桧柏(桧柏能长多高)
桧柏也叫圆柏,常绿乔木,树冠塔形,叶子有鳞形,刺形两种,木材细致,有香气
桧柏(Sabina chinensis (L.) Ant. ),正名圆柏,是松杉目、柏科、圆柏属下植物类,常绿乔木,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,老树广卵形。叶2型,幼树或基部徒长的萌糵枝上多为三角状钻形,3叶轮生,基部有关节并向下延生;老树多为鳞形叶,对生,紧密贴于小枝上;亦有从小一直全为钻形叶的植株。
花雌雄异株,雄球花秋季形成,次年开放,花黄色;雌球花形小,球果次年成熟,浆果状不开裂,外被白粉。喜光树种,喜温凉、温暖气候及湿润土壤,材质致密,坚硬,可用于铅笔、家具、建筑材料;桧柏在庭院中用途极广。分布于中国大陆、日本、台湾等地
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古柏,是相传为仓颉亲手所植的“手植柏”,此柏高17米,腰围7.28米,根围9.3米,距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。传说当年仓颉给自己选墓地时,认为仓颉庙所在地是一块头枕黄龙山、足蹬洛河水的风水宝地,于是亲手在此种植了这棵柏树作为标记。
仓颉庙的古柏堪称与中华文明相始终,不过庙中最珍贵的文物却是清乾隆年间临摹篆刻的石碑《仓颉鸟迹书》,碑文中的28个象形文字据说是仓颉造字的原型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。这28个字5000年来一直无人会念,据说秦朝的李斯也只能辨认出其中8个字。
这看似简单的28个字,古人早已琢磨久矣,宋代《淳化阁帖》认为应该念:“戊己甲乙,居首共友,所止列世,式气光名,左互乙家,受赤水尊,戈矛釜芾”。解释为:黄帝征服炎帝,平定蚩尤,成为天下共主,自此干戈不起,百姓安宁。
古柏老桧,泰山最古老的桧柏,是在海拔145米的岱庙院内。它与一株古侧柏同栽一池,誉名为“古柏老桧”。但由于古柏在它的南侧生长为了多得阳光,老桧的树冠向外倾斜,旁逸西侧,树高3.2米,胸围4.9米,冠幅东西10.5米,南北9米。虽历尽沧桑,仍嫩枝簇叶,浓密苍绿,年年开花结籽。
汉柏第一,在泰山盘道的起点,关帝庙内有一株岁过500余载的桧柏。树基径3.35米,自干躯70厘米处分3枝;东一枝伸向墙外,粗1.75米;南一枝粗1.65米;北一枝粗0.9米。蜿蜒虬曲,老干巍巍,新枝袅袅,构成冠幅东西13.3米,南北16.1米。常年披青顶翠,树势优健,被赞誉为“汉柏第一”。清代末年有人在树旁立石碑,碑额横镌“汉柏第一”四个大字。笔迹清秀洒脱,面对泰山盘道,游人至此,顿生敬意。
桧柏,《诗经》等古籍中便有桧的记载。3000多年前,中原、淮扬、江汉等地圆柏多有著名的大材,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,便有因之将圆柏作为国名,称为“桧”。现在特指柏科圆柏属常绿乔木圆柏,圆柏生长缓慢,随着岁月的积累,树干常扭曲生长,是中国传统的珍贵园林树种。